預防勝於治療

被疾病突襲的人生

許多人到了四、五十歲以後,開始發現不斷有身旁的親友在身體健康上出現狀況,例如中風、心肌梗塞等等。尤其現在生活壓力大、西式飲食習慣普遍的情況下,這些疾病更有年輕化的趨勢(延伸閱讀:不到30歲也會腦中風)。而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一般簡稱「三高」)的即早發現和控制是最能預防這些心臟及腦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方法。

預防勝於治療

健康檢查的目的在於早期發現疾病、早期進行治療。在糖尿病、中風、冠狀動脈阻塞等慢性病惡化前及早控制,不但可減少身體的後遺症,更可以節省重大傷害造成的龐大財務負擔。例如糖尿病還沒有進展成慢性腎臟病甚至要洗腎之前,早期發現病徵,早期進行血糖控制,就能避免糖尿病惡化造成的併發症,如心血管病變、末梢神經病變、腎病變、視網膜病變等。

健康檢查主要針對無症狀民眾的定期篩檢,如果有明顯症狀,建議仍向專科醫師求診為主,或是參加有專科醫師提供諮詢的健康檢查方案。

如何選擇檢查項目

健康檢查項的目多樣又很複雜,對於如何選擇適合的檢查項目常常使一般民眾感到非常困惑。健康檢查的目標是減少疾病所帶來的生活品質及金錢上的成本,是出自於成本效益上的目的,並非檢查項目越多越好,而是以自身的飲食習慣、生活及運動習慣、家族病史、年齡、性別等個人條件來調整每一個檢查項目的「頻率」,而常見的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相關檢查是否有包含,也是選擇檢查方案時的關鍵指標;因為各種類的檢查項目都有其侷限性,且各項疾病的發展速度不一樣,並非當次報告結果沒有問題就表示身體完全健康,因此在節省時間及預算的情況下,建議可訂定一個三至四年期的檢查計畫,於每一年的例行檢查中加入不同的高階檢查項目(例如腸、胃內視鏡、MRI掃描等)。

HoHoMED為您製作了檢查計劃範例,以及目前常見的九種癌症高危險族群樣態(請詳下兩表),能幫助您更加清楚規劃的方向。請您在進行最近一次健康檢查時,依照檢查結果向醫師諮詢最適合您的計畫

針對不同年齡層人士提供的檢查計畫範例(註):

 

30-40

40-50

50歲以上

第一年

全身影像(臺安醫院)

健康普查(北投健康管理)

全身及腸胃影像(北投健康管理)

定期基礎+MRI磁振造影(新光醫院)

尊榮全面(北投健康管理)

定期肺加強+CTA冠狀動脈攝影(新光)

第二年

定期基礎(新光醫院)

腸胃掃查(北投健康管理)

抗癌基因套餐(臺安醫院)

全身影像(北投健康管理)

全身影像+進階心肺(臺安醫院

全身影像(北投健康管理)

第三年

安心顧肺(臺安醫院)

心肺掃查(北投健康管理)

MRI磁振+MRI腦血管(新光)

健康普查(北投健康管理)

掃癌抗衰(北投健康管理)

定期肺加強+MRI腦血管(新光)

第四年

定期基礎+MRI腦血管(新光)

全身影像(北投健康管理)

定期肺加強+CTA冠狀動脈攝影(新光)

掃癌抗衰(北投健康管理)

健康普查(北投健康管理)

MRI磁振造影+CT心臟檢查(新光醫院)

註:僅供參考,實際安排需視您個人的實際情況,例如腸胃內視鏡的檢查結果如果沒有問題,可視情況拉長檢查間隔;請於近期健康檢查時向醫師諮詢最適合您的計畫。

 

以下是針對常見癌症的危險族群樣態,您可依此檢視自己是否屬於某些癌症的高危險族群:

 

高危險族群樣態

常見篩檢方式

乳癌(女)

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建議每2年追蹤1次(註1

血液腫瘤標記、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磁振造影(MRI)

子宮頸癌(女)

30歲以上婦女;建議每1年追蹤1次(註1

抹片檢查、人類乳突病毒篩檢(HPV)

大腸癌

50歲至未滿75歲民眾;建議每2年追蹤1次(註1

糞便檢查、大腸內視鏡

口腔癌

30歲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者;每2年追蹤1次(註1

口腔黏膜檢查

肺癌

有家族病史,有大量吸菸、二手菸、烹飪油煙者,視情況進行檢查

血液腫瘤標記、胸部X光攝影、低劑量斷層掃描(LDCT)、磁振造影(MRI)

胃癌

有家族病史,常食用醃製臘肉等食物者,視情況進行檢查

胃內視鏡、幽門螺旋桿菌

肝癌

有家族病史,罹患B、C型肝炎,有吸煙、酗酒習慣者,視情況進行檢查

血液腫瘤標記、血液檢查、超音波檢查、磁振造影(MRI)

甲狀腺癌

有家族病史;女性罹患機率較高

甲狀腺超音波、磁振造影(MRI)

攝護腺癌(男)

有家族病史,高脂肪及多肉飲食,年紀大的男性

血液腫瘤標記、超音波、磁振造影(MRI)

1: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針對台灣民眾常見四大癌症所提供的檢查建議。

 

Leave a comment

Please note, comments must be approved before they are published